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文化动态

和谐共处 人文社区——汕头市人大代表余汉藩先生谈君悦华庭社区文化

发布时间:2010-09-01

陈琳藩/文 翁志雄/摄

汶川一行,使余汉藩先生成为汕头家喻户晓般的人物。其实,这只是他慈善捐助的一小部分行动而已。近年,他仅是捐资助学累计就达数百万之资,又常捐资购粮油接济生活困难的群众,最近他又捐出巨款在乡里建设会所式的祠堂、文化广场和出版乡里的人文书籍。凡是种种,不胜枚举。竟是什么原因使余先生选择入主君悦华庭——《中环人》编辑部同仁一致想通过采访余先生解开这个的疑问。

我与营销部负责接待余先生的肖主管交流此举的可行性,肖主管非常爽朗的说:“没问题!”我问:“你这样确定?”她答:“余生为人很豪爽,急人所急……”还未见面,余先生的豪爽已经先声夺人。

于是,在一个夏雨滂沛、秋意早来的下午,我们造访了君悦华庭余汉藩先生的寓所。 余先生的豪爽,满足了我们的期待。他把我们带到阳台,在这二十多平方的空间中,颇见主人匠心,筑假山、蓄水池、仿真树、养鲤鱼、摆茶座。余先生招呼我们坐下,又让公子煮茗,茶烟袅袅,让人仿佛置身于都市中的桃源乡。我把这感觉告诉余先生,余先生笑逐颜开:

我之所以选择君悦华庭,当然和其交通便利、生活舒适、物业服务等多方因素有关,就是更有重要,还是君悦华庭园林。前几天看了《中环人》创刊号采访黄赞发先生的文章,觉得黄先生对于君悦华庭园林的理解很深,说到我的心里去,也正是这个优越环境,使我选择入主君悦华庭。因此,设计装修时,我就特意让他们在这个阳台上花点工夫,以对应小区的园林建设,把家居小环境与小区的大环境融洽起来。

首巡茶熟,肖主管口快:“余生,我们对你汶川之行,都感到兴趣。”此音刚落,余先生的脸面立显沉重,声调也转为深沉,他说:大家都相信大地震之后,灾民的生活会很困难,可是到了四川之后,所感受到的那种困难,远远超出我原先的估计。我们到成都之后,就直转绵德市,深入到遵道镇,那儿的房屋基本上都倒塌了。灾民们迷茫无助,而又充满期待,让人深深的感到一种责任感——就是每个人都应尽自己之力帮助受灾的同胞们。而他们接受到我这点帮助的心意之后,感激的表现,令我为之动容。后来,更令我们感动的是,上至领导人,下至你我,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爱。上下一心,众志成城。我常跟朋友、家人说,我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,非有这份真情不可,而这份真情之所得到,则非人人付出一点爱心不可。

还有,说了你们也许不相信,我在四川的六天中,只吃了二餐饭。本来想沿途可以在店铺找点吃的,可是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,地震之后的生活秩序乱成一片,车里备了二箱方便面,可是要照顾开车的司机,确保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去。所以,在四川,我行之所至,只要那儿的捐款箱,我都会再捐出一点自己的心意。

在遵道镇,我得知,镇里三千多个在学学生,地震后只存活九百多人。这令我心酸不已,难以用语言来作表达。回到汕头后,我又准备了一千个书包,送给遵道镇幸存的学生。经过地震后,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定然不是很容易抚平的,但是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求学、向往知识,只有这样,才能走出地震的阴影,重建家园。

余先生的切切之痛,拳拳之心让听者为之感动。不经意中,余先生语题一转:

在四川回来之后,我有意无意的重新生命、生活。当今社会追求和谐融洽,社区文化的建设更应从这个人文化、人性化的角度出发。重新审视之后,我深深的感觉到选择君悦华庭还有另一个原因,就是这里的人文氛围、社区文化。

我问:“您期望的社区文化是怎样的?”余先生说:

我是生长于农村,至今还是农户,所以一直以来我以农民自居。农村有一个特点,就是聚族而居,日不闭户,路不拾遗。这是人与人的信赖、社会的融洽。随着城市化的进展,慢慢的,就出现了变化,有时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性的迷失,可是很无奈,毕竟是进步了。

住到君悦华庭之后,我感受到另一种人文关怀。物业管理的人性化服务,小区生活的方便利捷。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而同住一个小区居住,还操着不同的语音,可是彼此尊重,见面时一个微笑、一句寒喧,都令人感到亲切。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,接着就是引导的问题。开发商举办了几件有益活动,比如君悦杯摄影大赛、百鼓祈福、奥地利音乐会等等,让业主们通过艺术家的演绎感觉到自己家园的‘中区社区•艺术庄园’的气派,同时也得以沟通交流,增进互信,共造融洽和谐。

还有,那天我路过会所,见开设有图书角,一排大书架、杂志架,架上有名著和生活社科书籍、杂志。有几位的业主在那儿边喝茶边读书,既丰富业余生活,又从中得到知识的熏陶。我因为有事走得匆匆,很想找个机会也好好去读读一下书。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,小区发出‘人人捐出一本好书’的倡议,丰富会所的藏书,触动业主寻找好书,交流读书心得。会所还为各业主办理借书卡,从而营造小区的好读气氛。倡导崇尚学习,应该是最为时尚的潮流。

“这样说,余先生在君悦华庭住得很舒适的。”

是啊。其实我在这儿得到不少触动。比如会所,这种活动场所正是乡村所缺乏的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我一直主要还是在乡里活动,深感到乡里就缺乏公共活动场所。

在乡里,我们姓氏有一个宗祠遗址,一直荒废着。因为有了会所这个概念,我想,何不在这个宗祠的遗址上重建一个会所式的祠堂。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乡亲族亲的支持。当然也有反对的意见,还有的以为我在拉帮结派,每当我听到不同意见时,便把在君悦会所所见告诉他们,让他们知道,在乡里也应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。支持的人越来越多,干脆就把祠堂前面的一块空地也卖下来,做了一个文化广场。现在这些工程基本完工,现在早晨、黄昏和晚上,有不少村民到那儿活动,祠堂还无偿提供茶水。我对大家说,这是“会所式的祠堂”。

无论城市和乡村,都应该倡导,对于知识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的向往。所以我对捐资助学、文化事业的支持,从来不遗余力。同时,我们还应该推广和平博爱的普世价值,这也是我常常尽我绵力,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的原因。

所以,我常常在梦想世界大同的景象。而我更希望的是,这种大同的景象,首先出现在君悦华庭。

不好意思打扰余先生太久,可是我的确的感觉到与余先生的谈话,受益匪浅。回程时,我也和余先生一样在想大同的君悦华庭。

网站首页  |   网站地图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关于我们  |   法律申明  |   粤ICP备13005339号